• 新聞熱線:3900087   廣告熱線:3900838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歡迎訪問拂曉新聞網
    拂曉新聞網  > 汴水流韻  > 正文

    網絡中國節·七夕 |七夕,一首婉約詞

    2023-08-21 09:54來源:拂曉新聞網--拂曉報作者:

    汪曾祺說:“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體抒情詩?!逼呦ζ蚯?,恰如一首浪漫的宋詞,揭開日子獨特一頁,給你看到柔婉幽深;也讓你從喧嚷中短暫消失,穿越到古典中去。

    一曲新詞酒一杯。七夕這闋詞,詞風是婉約,婉轉又清麗;詞眼是愛情,一生一世,忠貞不渝。

    傳說,此夕,天上的織錦巧手七仙女會跟牛郎相會,夫妻談話間,說不定會流露些織錦技藝。凡間女子,怎肯失去討教機會,葡萄架下悄悄聽,就能偷得一點“巧”。

    舊時女子,一雙巧手太重要。鄉里有句俗話“男人滿世界走,帶著女人一雙手”,一個家庭的穿戴,全由主婦手作完成,不僅是過日子的必備,還是家庭的風光和門面。

    “手作”的技巧,第一,靠習練;第二,靠一顆慧心。姑娘們在捏得住針的年齡,便從一個縫得歪歪扭扭的“荷包”、一個繡得皺巴巴的手絹起步,走上了修煉手藝的漫長道路。十二三,縫被褥,十五六,納鞋底,一雙手,越來越擔得起養家的重任。

    姑娘們的戀愛,往往在針線活兒上透露出來。她們手邊纏繞上了瑣瑣碎碎的針線玩意兒:繡了半拉的花鞋墊,鉤了一半的襯衣領,鉆來鉆去的毛衣針……那彩線繡成的鞋墊上有“白頭偕老相愛一生”的字樣,那白洋線鉤織的襯衣領,橫豎斜都是扇形的小花朵兒。

    一有點閑暇,她們就掏出來飛針走線。隨即,人也進入一種安靜狀態,神態定定的,眼神兒幽幽的,心思眼見得就飄遠了。

    她們的戀愛,好像不是跟心上人,而是跟手里的針線談。談得溫柔,耐心,任性,看去很纏綿,古典。據說我奶奶嫁到老米家,穿針引線的媒人竟是一雙“嬰兒鞋”。那時,老米家還算大戶,爺爺又是獨苗兒。在討媳婦這事兒上,祖奶奶頗費周章。二姑奶奶頭生兒子過百天,作為姑表遠親的奶奶娘家來隨禮。禮物中,有雙巴掌大的紅色嬰兒鞋,惹得親戚們紛紛稱贊。那鞋底兒軟綿綿,針腳勻稱,針法講究:虎額用“挑花”,虎眼用“打籽”,虎牙“齊針”,虎眉用“滾針”;鞋底中間,納了九個菱形碎花。九個碎花稱為九顆圓子,意思是“九子十成”。鞋臉整個兒一張老虎臉,咧嘴憨憨的笑模樣。

    祖奶奶一眼相中了這雙“巧手”,托三托四地打聽做鞋的姑娘。這一打問才知,論輩分,跟爺爺五服之外算是姑侄。畢竟遠親了嘛!遇到合意的姑娘,不能錯過。

    一雙巧手,先于顏值什么的,成了婚嫁的重量級籌碼。于是,那個巧手姑娘,在吹吹打打的樂器聲中,成了我的奶奶。

    奶奶與爺爺的愛情啊,不看容貌、不論性情,然而一輩子卻也和諧平安。一年四季的節日里,奶奶的七夕是重頭戲。每年她都要指導著姑姑們在庭院里供瓜果,擺針線,對著月亮跪下,雙手舉針線在頭頂穿過針眼。姑姑們像考試也像游戲,順利穿過的是“巧”手——針線啦、婚姻啦、都會順心。

    如今,針線活兒在我這輩已基本廢掉,打個毛衣、縫個扣子,還拿得出手;到我女兒這一代,便已基本絕跡,連扣子也不會綴了。姑娘家“巧”不“巧”,沒人再問。跟大工業流水線相比,個人的巧手不值一提。

    如今,七夕成為中國式情人節,小熊鮮花巧克力替代了“拜月”儀式,隨之消失的,是女孩兒們穿針引線的曼妙氛圍。然而,葡萄終要爬到架上,鳥兒還要回歸春天的巢,那些溫馨的節日場景,將永遠停留在我們的記憶里。

    米麗宏

    責任編輯:王亞東

    版權所有: 拂曉新聞網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

    草莓香蕉榴莲丝瓜秋葵绿巨人a,hd18hd丨18欧美,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h双腿涨灌男男慎入,日韩一卡2卡3卡4卡,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