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訪問拂曉新聞網

    走近這張抗日名將創辦的報紙……

    來源:?光明日報 2023-01-13 09:03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丁一鳴

    “逐鹿中原飛駿馬,雞鳴拂曉響黃鐘。文工歌舞壯軍旅,皓月晨光照雪楓?!边@首詩里寫的,是抗戰時期彭雪楓將軍的治軍三寶:騎兵團、《拂曉報》和拂曉劇團。

    彭雪楓,是我軍文武兼備的名將。他1907年9月生于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早年即投身革命,曾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率軍攻占婁山關,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縣八里莊圍殲頑軍李光明支隊的戰斗中,他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37歲。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為彭雪楓將軍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的共同挽詞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p>

    彭雪楓,家學淵源,酷愛文墨,寫得一手好文章。1938年秋,抗日烽火遍燃中原,中共中央決定由彭雪楓率新四軍游擊支隊挺進豫東,創建抗日根據地。同年9月29日,游擊支隊誓師東征,就在那天,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一個農舍中,《拂曉報》誕生了。彭雪楓為《拂曉報》題寫了報頭,并親自撰寫了創刊詞:“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進、邁進有為、勝利就要到來的意思。軍人們要在拂曉出發,要進攻敵人了。志士們在拂曉要奮起,要聞雞起舞。拂曉催我們斗爭,拂曉引來了光明?!?/p>

    《拂曉報》創辦之初,由于敵人的瘋狂掃蕩、封鎖,各種物資奇缺,兩支鐵筆、兩塊鋼板、兩筒油墨、一把油刷、一塊木板和半筒“高樂牌”蠟紙,便是全部家當。油墨用完了,彭雪楓賣掉自己心愛的戰馬,為《拂曉報》買來新油墨。他認為:“一支筆勝過兩千支毛瑟槍?!睂π侣勈聵I,彭雪楓充滿了熱愛,曾說:“將來革命勝利了,我去當一名新聞記者?!?/p>

    戰火烽煙早已消散,如今的《拂曉報》是中共安徽宿州市委機關報。初冬時節,記者來到宿州。

    走進落成不久的《拂曉報》報史館,大廳偌大的背景墻上,印著《拂曉報》創刊號的版面圖?!啊斗鲿詧蟆穭倓摽瘯r,由于條件簡陋,印刷質量不好,常常油跡斑斑。但它的影響卻與日俱增。你們看,這是1939年12月5日的第100期紀念???,上面還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堅持游擊戰爭’?!薄斗鲿詧蟆防下毠に谓▏闹v解,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

    在日寇鐵蹄蹂躪下的中國,一群戰士一手扛著槍、一手握著筆,隨著部隊征戰的腳步,輾轉黃淮平原。在淮水兩岸,在渦河之濱,他們憑著堅定信念、一腔熱血,把一期又一期帶著油墨香味的《拂曉報》,送到廣大軍民手中。當時,一位重慶讀者曾致信《拂曉報》編輯莊方:“《拂曉報》簡直像天外來鴻,讀了報道,感動得熱淚滾滾?!?/p>

    “戰爭年代,報社先后有15名烈士血灑疆場,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彼谓▏嬖V我們,1944年9月,彭雪楓犧牲后,是時任《拂曉報》記者張景華和十幾名戰士把彭雪楓的遺體從夏邑縣轉移到泗洪縣半城鎮。至今,宋建國仍難忘當年采訪張景華時老人的數度哽咽:“在彭師長的遺物里,我們發現了一份完整的《拂曉報》合訂本,封面上是師長手寫的‘心血的結晶’……”

    走近《拂曉報》,記者了解到:80多年風雨歷程,當年的那張油印小報,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和著時代節拍,一路開拓創新,一路勇毅前行,現在已變成集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新媒體矩陣。

    在拂曉報社編輯部,時政要聞部記者馬競正在整理新聞素材?!白罱?,全市群眾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情高漲,我們要把這些生動的場景以全媒體的形式推送給讀者?!蔽淖钟涗?、出鏡采訪、視頻制作,馬競全程參與,輕車熟路。

    作為一名全媒體記者,馬競覺得,與80多年前《拂曉報》篳路藍縷創業時相比,現在報紙的傳播手段日新月異,但它的紅色基因始終未變。

    “一代又一代《拂曉報》人,憑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信念,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形成了自己的優良傳統,這些是我們這代《拂曉報》人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時刻激勵著我們接續前輩的事業,奮勇前進?!狈鲿詧笊琰h組書記、社長武華峰說。

    靈璧縣尹集鎮尹樓村是拂曉報社的聯系點,我們趕到村委會時,天空飄起了小雪。村里的第一書記馬峰剛走訪了村里幾個大病戶和危房戶,還沒來得及撣去身上的薄雪,就和村干部“掰扯”起當地特色美味“豆丹”養殖的事來。

    馬峰也是《拂曉報》的記者。到村一年多時間,在報社支持下,他幫助村里修建了通到每家每戶的水泥路和高標準農田,還建起了雜糧加工工廠和光伏項目。

    “我父親在《拂曉報》工作了一輩子。小時候,我經常去報社看叔叔阿姨們寫稿、看印刷車間的師傅們鉛字排版。大學畢業后考進報社,就是要像父親他們那樣傳承這份紅色的新聞事業,用‘拂曉精神’為時代放歌,用‘拂曉精神’去激發人民改天換地的熱情?!瘪R峰的眼里跳動著一團火。

    《光明日報》1月12日1版報道

    責任編輯:丁曼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

    草莓香蕉榴莲丝瓜秋葵绿巨人a,hd18hd丨18欧美,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h双腿涨灌男男慎入,日韩一卡2卡3卡4卡,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