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王菲
“這個月底公司新建的科研樓就可以正式啟用,為從上海、合肥等外地來的‘周末工程師’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科研場所?!卑不站民Y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兵告訴記者,“疫情下,企業練好‘內功’才能危中尋機。眼下我們最渴求的就是科研技術人才?!?/p>
此時正是麥黃杏熟的季節,陽光燦爛,微風徐來。在安徽蕭縣,企業家們一刻也閑不下來,他們一邊做好廠區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一邊忙于趕訂單、找人才、抓科研。加快創新發展,抓住疫情下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變革機遇,成為不少企業家的共同話題。
“疫情對中小企業是一次嚴峻考驗,化危為機的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卑不砧姶偶夹g有限公司董事長夏益告訴記者,“蕭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位于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區位優勢、交通條件都不錯,但是在縣城,想要招聘高科技人才,一度是個難題?!?/p>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向縱深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價值鏈加快融合,跨區域間人才和創新要素的柔性集聚和自由流動,讓夏益找到了解決人才難題的“鑰匙”。
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先進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流動工作站……以區域一體化發展為契機,蕭縣積極對接國內科研院校,搭建引才平臺,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加大獎補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通過“周末工程師”“候鳥專家”等靈活形式,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緊缺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鏈邁向中高端。
“我們和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建聯合實驗室,圍繞新材料新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教授和博士們一般是周末過來,周日下午趕回去。疫情期間,我們通過云會議、電話來商討科研課題和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币惶崞鹦虏牧?、新技術,年近花甲的夏益興奮得眼睛發亮?!案咝>拖褚蛔蒲袑殠?,教授和博士們最熟悉前沿科技,我們了解市場方向,雙方正好優勢互補!”
依山傍水,花木蔥蘢,一座座科研孵化樓錯落有致,位于蕭縣主城區的張江蕭縣高科技園環境清幽。
“作為滬皖科創產業合作平臺,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受上海張江創新策源地的輻射帶動,探索品牌共享、平臺共建、基金共育、合作共贏,打破區域壁壘,營造優良的科技創新生態?!睆埥捒h高科技園服務中心主任董莉說,“通過改革破解人才難題,賦能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p>
“疫情加速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我們與園區的其他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抱團發展,融入徐工集團的零部件供應鏈?!蓖醯卤嬖V記者,“我們聯系上海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通過‘周末工程師’等形式進行產學研合作,加快‘智造’升級?!?/p>
從互聯互通到共建共享,區域一體化破壁清障,使跨區域科技資源共享交流越來越暢通。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走出“象牙塔”,走上生產一線,科技與產業相融合,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
如今,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惠和她的科研團隊也加入了“周末工程師”隊伍。
“我們正計劃和安徽璜峪電磁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申報科研項目,瞄準新材料的‘卡脖子’難題開展科研攻關?!睆埢菡f,“作為高??蒲腥藛T,走入企業,與企業并肩合作,讓我們更清楚了解市場需要什么,從而明確科研方向,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發展?!?/p>
責任編輯:丁曼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