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應是“第三學期”
報名各種素質提升班,參加各類研學旅行團……這個暑假,不少孩子沒閑著,有的家長感覺比平時更累。暑假本是孩子休息調整的重要時段,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乎,一些家長選擇了給子女繼續“充電蓄能”,愣是把暑期異化成強度拉滿的“第三學期”。如此,家長也總是感嘆:“錢包又被掏空了?!?/p>
知識改變命運,奮斗創造美好明天。這是社會公認的真理。如今,激烈的社會競爭催生出教育焦慮。一部分家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主動或被動地“內卷”起來。他們努力讓孩子接受全方位的教育,渴望讓自己的孩子盡快成長成才,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平心而論,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之所以千方百計幫助孩子獲得教育資源,無非是期望孩子在未來能有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但是,事物的發展有其規律性,如果不顧孩子的身心特質,在教育上投入過多的時間和金錢,甚至奉行“拿來主義”,陷入到“過度教育”的旋渦中,那么,其結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需要認識到,教育問題關聯度高、牽扯面廣,其內容、形式和資源,都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如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違反孩子的成長規律,就會成為孩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近年來,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有效幫助了學生和家長松綁減負,為未成人健康成長提供堅實保障。政策的導向作用也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教育問題無比復雜,必須謹慎理性看待。
教育孩子應量體裁衣、量力而行,如今已成社會共識。落實到具體層面,需要各方合力而為。學校應繼續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后服務水平,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家長來說,應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和成才觀,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用適合的教育方式激發孩子的發展潛能。有關職能部門積極拓寬人才培養通道,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長成才空間……健全完善各方協同機制,推動各項政策落地執行,從深層次鏟除教育焦慮的“土壤”,減去家長和學生過重的負擔,促使教育回歸本真。
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其實質在于幫助每個人塑造健全人格,成為更好的自己。所有的孩子都有受教育權,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選擇適度適宜的教育方法,不要讓盲目的物質投入及功利心態,把全家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其實,用心陪伴、耐心引導,把美好時光還給孩子,暑假才能真正過得愉快、充實、有意義。
■ 商農
責任編輯:丁曼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紅色熱土”續寫雙擁新篇章 08-01
-
3宿州文旅聚焦重點提質升級 08-01
-
4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召開 07-29
-
5楊軍走訪慰問駐宿部隊官兵、駐藏現役軍人家屬 07-29
-
6上半年宿州市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4.25億元 07-29